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打 COVID-19 的疫苗,有的人打 3 劑,甚至打了加強劑。
但是呢,我剛好"沒打疫苗"(因為小時候對流感疫苗過敏)。
就在今年初,我確診了,這篇文章要來分享我有哪些症狀!
也順便給沒打疫苗的人做參考,希望對各位有一些幫助~
這篇文章不會有什麼難懂的醫學名詞,單純分享確診的過程。
文章目錄
我還記得,那天是 1/6(週五)我和同學一起吃飯,是類似流水席的大圓桌。
那時候沒想那麼多:沒用"公筷",大家的口水相互品嚐,開始中標的前戲...
隔天也就是 1/7(週六),當天神清氣爽,身體完全沒有不舒服的狀況。
重頭戲來了,結果就在診所幾乎不開的 1/7(週日),中午起床發現心跳超快。
這也有人稱作"心搏過速",似乎就是心悸的樣子。
後來心跳都沒慢下來,我就去醫院掛急診,結果我的心跳每分鐘高達 146 下。
我記得從下午 1 點開始,一直到凌晨 1 點離開急診,總共狂跳 12 小時。
醫生也沒說這個是確診的徵兆,我就沒有特別想是不是確診了...
就在隔天,也就是 1/8(週一),我的喉嚨像是刀子在割一樣,痛到不行。
我馬上就快篩:兩條線,看來是確診了,晚上就掛了視訊看診請醫生開藥給我。
經過醫生的建議,我覺得有幾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:
1. 水要狂喝:可以請家人或朋友買一箱水(600ml 那種)
2. 若症狀有變化,就要請醫生調整藥物(例如昨天咳嗽今天鼻塞)。
3. 喉嚨痛可以吃"喉片"(我是吃生達喉炎消)
4. 多攝取"蛋白質"(像是吃雞肉、喝豆漿)
5. 嗅味覺喪失:最後我是 3 週後(包含確診 1 週)恢復 90%
6. 放慢生活步調,做事求穩不求快。(因為可能會忘東忘西)
接下來跟大家分享確診的過程,其中我有胃食道逆流,似乎很少見於確診?
第 1 天:發燒(大約 39 度)、喉嚨痛、頭痛、頭暈、心悸、膝蓋酸麻
當天看完視訊門診,請家人到診所拿藥,晚上很早就睡了...
第 2 天:發燒(大約 38 度)、喉嚨痛、咳嗽、頭暈、心悸
隔天就開始咳嗽,連半夜睡覺都在咳,所以我灌了不少水(2 瓶)
也因為還在發燒,一整天就昏昏沉沉的,沒什麼精神。
午餐只吃了炸醬麵,晚餐吃了一點青菜粥(吃流質比較好消化)。
第 3 天:喉嚨痛、咳嗽(有痰)、頭暈
這天我發現喉嚨的症狀沒什麼改善,我就喝了 3 瓶水。
順便在每 2 個小時吃一個"喉片"(連結),好像總共吃了 3-4 片?
神奇的是,還真的有改善,喉嚨漸漸不痛了!(可喜可賀)
但喉片其實很甜,所以喉嚨生出不少痰,隔天就...
午餐:排骨便當(最主要吃青菜、排骨,白飯沒什麼吃。)
晚餐:雞肉粥(補充蛋白質)
第 4 天:鼻塞、咳嗽(更多痰)、嗅味覺喪失
這天病毒似乎轉向鼻子,同時我的痰變多了。
我還是持續喝水(一樣 3 瓶),不過到了午餐的時候...
想說奇怪,怎麼紅豆餅沒什麼味道,該不會...?
直到晚餐吃海產粥,我才知道:我已經聞(吃)不到味道了!
第 5 天:咳嗽(更多痰)、嗅味覺喪失
今天晚上 12 點準備解除隔離,然後我就快篩了一下:有淡淡的 C 線
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,隔天就正常生活了。
後來開始正常生活,不過我的生活步調卻變慢了。
因為我發現有些事情記不起來,如果太快我會手忙腳亂。
一開始我用 3M 便利貼,把今天該做的事情寫起來,然後做完就用藍筆打勾。
要記得:隔離結束時,不要馬上給自己太多事情,一定要好好休息!
1. 疲勞
另外,就是很容易疲勞,就算是睡到中午,到了晚上 8、9 點也很累了。
所以我跑到附近的小公園"散步",平均走個 15 圈再回家休息(持續 1 週)。
然後每天晚上喝一杯豆漿(補充蛋白質),那時候喉嚨已經沒有痰(若有痰千萬別喝)。
2. 胃食道逆流
我記得確診後的某天,吃完一點點的晚餐卻出現"胃食道逆流"的現象
然後我先跑去洗澡,洗完 Google 找到這篇文章:橫膈膜呼吸術
我照著文章躺在床上,症狀就慢慢緩解了(原本還想說是不是要掛急診了)。
以上是我今年 1 月確診的過程,如果我未來不小心再次確診,剛好有自己的文章可以參考...
聽同事說確診後有 3 個月的保護力?這樣看來我是打了免費的天然疫苗:)
若喜歡本文章,可以在文章「左上方按個👍」或是在「下方留言鼓勵👏」 謝謝您!
FB 粉絲專頁
https://facebook.com/mrw.computer
IG 粉絲專頁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rw.computer/